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二十六时晨,驱车往韶山。有韶山高速公路,近五六年才修成。两边丘陵,绿波灿灿。毛十七岁离开韶山,去长沙求学,与我离开家到外地上大学,恰是同龄,那个年龄的年轻人,充满幻想,包括对世界和对异性,而毛在彼年代,或更多忧患感和使命感,我们此行,是去寻找百年前那个少年。近韶山,即有路牌,书“伟人故里”、“毛泽东故居”、“红色记忆城”、“韶山宾馆”、“游客中心”、“自驾游接待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至故居前,有收获及未收获稻田,两个池塘,荷花映映,双鸭嬉水。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游客甚众,排成长队。当地陪同者说,除了节假日,还从未见此情况。我等亦排于队尾,前有插队“首长”,遭众人叱骂。问前后游客,俱为农民,胸戴毛泽东像章,有济南来的,有大理来的。都一村的,二三十人结队。大理来的说,以前种烤烟,九十年代中期后种葡萄,获益甚丰。零二年始出门旅游,或三年一次长途旅行,或一年一次较短的。此次,两千八百元每人,由湖南再至三峡,最后到重庆。将来还要用小货车载家自己出来游。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中途经毛读书私塾,有人拜祭。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排队四十分钟后,至故居。有警察和武警看守。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室内空间较小,灰色,昏暗,进门是堂屋,毛在此帮助母亲做家务。又至退堂屋。又至火塘。又至其母亲父亲屋,亦狭窄。到毛卧室,有武警站立,阻止摄影。出门,又见到农具屋、堆屋、牛栏、柴屋,又有毛泽覃、毛泽民卧室。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我想象毛泽东,呀呀孩童,在这屋里成长的情形,感慨万千。我等参观者的命运,均受此人大大影响。看介绍说,毛故居曾被国民党政府没收。但竟未拆除。而孙中山故居亦没被清政府拆除。出后门,见到收获过的田地,对面坡上有又一座屋,是保卫故居的武警警卫班的营地。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又至毛泽东广场,石头上刻满主席诗词。有游客中心,有数百种与毛相关的纪念品,从行车的平安符,到各式毛像。毛广场上,是一尊高大毛站像,为他参加开国大典的形象。有江泽民题字:毛泽东同志。此像造于南方,传言,一九九三年,造像运来韶山,至黄洋界,车不能行。哦,毛怀旧了,想休息了。又到韶山,安放,放不下来,是绳子套脖子上了。人说不能这样。改了方式,才放下了。此处人亦甚众,排队向主席献花篮。大都是全国各地旅游团。也有装扮成红军的,也有打着党旗的。但仍以游客为主。当地陪同者说,从几年前的两三百万,到今年估计突破千万。有交通便利原因,高铁、高速公路,还有人们收入提高以及倡导红色旅游原因。我认为,还有近年的人们怀旧、对现实不满的原因。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又言,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晚,民众自发汇聚到毛泽东方广场,在零时燃放烟花,声势浩大,蔚为壮观。又至毛雨时家吃饭。他是村党支部书记,十五十六十七届党代表。人很精瘦,善言。来敬我们酒,又陪央视的。他是较早搞起旅游饭店的一家。毛故乡居民,亦以毛致富。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当地人称,韶山有灵。九三年,毛百年诞辰,此地杜鹃花提前开放,天上日月交辉。零五年有一次,央视心连心搞活动,大雨,不能搞了,但到了演出时,却太阳出来。又有一次,零八年,军队文艺团体演出,太阳高照,但到了唱最后两曲“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时,雷雨交加,演出不得不中止。又言,有一次,有来,有一些坚决要参观毛泽东和刘少奇二故居,结果,去刘故居者,虽大家同桌吃饭,就他们当天拉了肚子。这些,据说都是事实,亦寄托了湖南人民对毛主席的美好向往。

又言,以韶山方圆五十公里,决定中国近现代史命运的主要人物,都出在这里。另一位当地干部建议我们参观毛泽东遗物馆,说感人至深,他本人看了掉泪。我们遂去。遗物馆中,有毛生活、工作、出游等各种遗物,有七十二补丁的睡衣,会见英国工党领袖时穿的补丁裤,外事活动时的假领、假袖,他不愿扔掉的破旧的毛巾,简单的理发用具,毛的家庭生活账本,他的布票、粮票,他临终前的胃管进食食谱等。有一次,工作人员委托外交部为毛购买了一打带过滤嘴的烟嘴,拟公费报销,毛坚决不同意,最后在他的稿费中支出。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神奇传说弥漫毛泽东故乡

此次在韶山,遇湘潭市长,知我在此,要见一面,言他女儿,是我粉丝,读了《地铁》等书,在微博上见我到湘潭,要父找我。我们于是在毛泽东广场合影。这位女儿很了不起,考上美国南加州大学,有奖学金,却不去,而参加重庆酋阳扶贫志愿项目,学籍保留,而奖学金却没了。父亲说,“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我一直觉得八零后九零后是中国的希望。

毛泽东就是九零后。有人问: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人,是谁?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