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午,因为生病,坐RAEKA帮忙叫的车去人大,而不是坐地铁,应邀作为评委,参加首届互联网高校辩论邀请赛决赛,地点在人大的八百人大教室,辩题是“人工智能觉醒后会不会与人类共存”。我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

比赛由腾讯QQ看点主办。杀进决赛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双方各派四位辩手上场。这个选题我们评委五天前就知道,但不知他们何时知道的。人大是正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可以共处。上海交大是反方,认为无法共处。主持人是程立耕,一位电视主持人。六位评委分别是: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哲学教授、“华语辩论界最优秀的教练”韩鹏杰,米果文化副董事长、“亚洲最强辩手”、“奇葩之王”马薇薇,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全程最佳辩手、卫视节目主持人、“全世界最会说话的年轻人”陈铭,QQ看点产品总监杨亚楠,以及我(以科幻作家身份)。最后评委们在没有交换意见的情况下一致把票投给了人民大学。结果这所文科为主的大学在这场颇具理科特色的辩论中战胜了上海交大夺得冠军。评委们做了点评。我的点评大致是这样:

这个辩论特别有意义。这周还举办了几乎是同一个辩题的辩论,当时是科幻作家对纯文学作家,科幻作家是反方,认为AI会取代人类写作,我觉得他们似乎占了一定上风。

作为科幻作家,我打分的标准有四个方面:第一,这首先是个科学话题,要看在科学逻辑上是否站得住脚,有没有硬伤;第二,它讲的毕竟是未来的事情,是争论了很久的话题,顶尖科学家都没有定论,因此辩论中我很期待到看想象力和预见,要有新鲜的东西和创造力,但在双方都没有展示太多;第三,辩论其实就是一篇文章,得有强大的组织结构的能力,周全自洽;第四,最后才是语言的锋利、尖锐和漂亮。这也是科幻小说的标准,既是科学也是人文,既有逻辑也有情感,不仅是表达而更多是思想。

我把赞成票有些勉强地投给了正方人民大学,但其实他们的论点论据有不少的破绽。可惜的是反方上海交大没有抓住机会。他们花了太多时间在论证为什么人工智能比人类强,然后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作为上海交大,在人工智能的辩题上本来是占尽优势的。我今年六月与上海交大江晓原教授有一场对话,主题就是“人工智能消灭人类之后”,讲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能与人类共存。江教授是坚决反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的祖师爷,这个论题大本营就在上海交大,但你们没有利用好。

去年是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六十周年,关于它与人类的关系,各方提出了各种论据论点,在这次辩论中很遗憾并没有完全用上。人能跟很多比他们强的人造物共存,汽车,飞机,枪炮,为什么机器产生了意识后就不能共存?这个没有完全说清楚。不少书中写道,人工智能最大的威胁可能不是邪恶,而是它的“善”,它被制造出来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和预期的。它千方百计去满足这个,才带来了灾难性后果。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现实中科学家设计的思想实验。

这也可能是一个替代进化的过程,人工智取代人类却继承了人类的东西,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共存”,同时也是毁灭,毁灭和存在结合在了一起。辩论双方都可以说对方支持了自己的观点。

双方讲了很多强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讲超人工智能呢?由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再到超人工智能,这之间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换。反方完全可以藉此开辟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而令对手陌生的新战场。

另外,人工智能大脑和人的大脑是不同的。它也不一定非要有意识才能造成巨大威胁。它能模拟人类文明,是一个超级“中文屋”,在没有意识情感的情况下,能做成很多很像人类同时超过人类的东西。

为什么老是用美苏通过威慑对峙来比照人工智能可以与人类共存呢?其实苏联已经在一九九一年被美国灭掉了。但那是如尼克松说的“不战而胜”。人工智能最后可能是和平地战胜人类,或者说不战而胜。

双方都是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上辩论这个话题。反方最大的缺失,在于没有真正把自己放在人工智能的立场上。而正方也还没有彻底站在人类的立场上。

说到人类立场,人工智能造出来是为人类服务的,那谁最能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我们有了百度大脑,是一个人工智能,但它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下。人工智能很强大,但比它更强大的是什么?是党。人工智能觉醒了,但党在睡觉吗?我们党是绝对不允许人工智能危害人类的。如果正方提出这个论点,反方怎么应对呢?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