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个暑期,我根据单位的安排,在北京大学选修了“干部选学”的课程,来这里进修。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北大我来过多次。当年我负责文教报道时,在北大采访过圆明园画家的出格的画,敏感时期来这儿“闲逛”,写三角地,采访学术会议,采访学生会,采访山鹰社,参加校庆……作为科幻作家,我还在这里举办过两次讲座。

进到北大,不禁想到这儿有海子,有王选,还有李彦宏和孔庆东,以及那位为化学写歌的校长(名字记不得了)。李克强也是北大学生。当然,还有李广益和陈楸帆。至于上个世纪前期的那些伟大名字,就不用提了。想到这些我有些两腿发软。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校园里面,农用车、大货车都在开。有很多游客。门口的保安成群,让人想起县政府之前阻止上访的安排。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北大的伟大。在看到北大的猫咪们都汇聚在心理学系的楼周围时,我就更加感觉到这点了。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另外,就是感到北大到处是房子,到处是门,但门大都关着。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北大校园里,处处是限速二十公里的牌子,但来往的大车小车,基本在四十公里以上,有的更快。禁行的地方也有车在开。灰尘滚滚。我想,这件事无法做到,别的事是否能做到呢?北大最聪明的学生一定从中悟到了,哦,其实,任何规则都是可以违反的。这比学任何功课都有用吧。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随眼可见的,是许多穿着各色袍子,像是道姑或者教士的年轻人。他们都不在乎车来车往的危险,纷纷在马路中央做出姿势照相。原来,是应届毕业生。看着他们,我就不停地想到陈楸帆的《鼠年》,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中国生产的转基因老鼠发展出了智慧,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和宗教,这对政府当然是一个威胁,于是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都被组织起来,与老鼠们作战,死伤惨重,最后赢得了胜利。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但是,北大有很多女生都打着伞在走,看着她们那么怕晒的样子,我又担心起与老鼠的战争的结局了。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课堂上,只要老师没来,就会反复播放一部颐和园的片子,解说词十分的义正辞严,“……他们带着枪炮而来,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八国联军。”北大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立的,最早叫京师大学堂。

接着又播出一部介绍北大的影片,说这里最大特点是自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上世纪,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片子用很大篇幅介绍山鹰社和自行车协会这一类需要耗费很大体力的社团,却没有提到科幻协会。

有一次吃午饭前,组织参观了北大校史馆。请了七十五岁的原教务处长江长仁来做讲解。江老中气十足,荡气回肠。展馆有九个厅,江老只讲了前七个厅,尤其民国时期的,讲得很详细,且不时激动起来。到文革及之后的,他就不讲了,说,你们今后有时间自己看吧。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才知道,北大是危机中诞生的。爱国是第一的。一个国家的精英真是不多的,而精英是历史变革的催化剂。但他们必须汇聚到一个学校里面来才行。北大提倡的兼容并包到今天也十分重要。这时,江老激动了,说蔡元培才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真正推动发起者啊,没有他提倡学术自由,怎么会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怎么会有李大钊陈独秀这些中共创始人。他说:“不能一根筋啊,要多样化啊,但现在中小学都一根筋。要把学术与政治分开。”又讲到了北大的一个传统:民主和科学。民主是反封建的,科学是反偶像崇拜的。这时我不禁想,封建和偶像,如今不是都更时兴了吗?连单位的一把手都成了偶像。据说有的人期盼中国大概还要来一次思想解放或者一次新的新文化运动什么的。不过,这就很难说了。随后,江老又讲到社团同样很重要。还有鲁迅设计的“三人成众”的北大校徽也很重要。我一边看,一边觉得,那时的中国人真够血性。陈独秀亲自去撒传单,然后大家一起营救陈君出狱。看照片,那时的人们,坐得很直,一个个目光刚毅坚卓,没有油滑城府的。大师们都在展厅的墙上沉默不语地用火辣辣的目光看着参观者,好像在问,喂,你们做得怎样?哦,我的灵魂和腿似乎一起颤抖了,想赶快跑回勺园餐厅去吃午饭。最后,以马寅初结束,说到他,坚持自己的理论,一人也要战斗到底。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我在北大听了一周的课,授课的十位北大教授,无不有着极强烈的忧国忧民精神。但不知怎么的,他们也都很伤感,有的人甚至有点儿不太自信。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课间,又放了李敖的演讲,他说,北大人孬了……没上长城,先进秦城。人心变坏,形势大好。

结业时得到了一张校友卡,今后可以凭它自由进出北大。这是最大的收获。我一直就对进北大校门要登记最犯怵,虽然二十年里,我都大模大样进,直到今年才仅仅被拦住过一次。

北大上课记(上):一个国家的精英是不多的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