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搜寻马航MH370客机的过程中,中国一些媒体和专家表现出来的不专业性,使我想到日本人秋本俊二写的《不可忽视的航空旅行知识》(南方报业集团出版社的中译本)。我读此书,觉得很开眼界。我虽然也关注航空,但很多知识,还是第一次,从这本书上得知的。

中国缺少民用飞机的知识普及

比如说,飞机的翅膀,在飞行中,原来竟是要像小鸟那样上下扑打的,摆动幅度接近五米。这是因为,主机翼不弯曲或摆动的话,则有可能因为受力太大,在空中突然折断,发生坠机危险。

据此书介绍,飞机上面,承受最大压力的,除了发动机,就是飞机轮胎了,以波音777为例,它们要支撑300吨的重量,而且要在忽高忽低的温度下工作,想想真吓人。所以,着陆滑跑阶段,还是有危险的,但中国乘客往往是飞机还在滑行,就一窝蜂站起来取行李了。

另外,飞机上禁用手机,也是因为确有危险性。该书说,飞机上的计量仪器和自动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靠电波运作的。手机这类电子器材的使用,有可能会阻碍电波传送,为飞行带来一定的危险。曾经有这样的案例:飞行中,驾驶舱内的计量仪器突然失控转动起来,乘务员赶紧寻找原因,最后发现是一位乘客在使用手机,要求他关闭后,失控的指针就恢复了正常。2007年6月,一名日本人成为首个因为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不听劝阻,而被拘捕的乘客。但作者也提出了疑问:既然有危险,为什么不像禁止刀具一样,彻底禁止把手机带进机舱呢?

不管怎样,在国内坐飞机旅行,我每每看到有同胞在起飞降落阶段乃至全程都使用手机时,还是心惊肉跳。

中国缺少民用飞机的知识普及

飞机出发的时刻,究竟指的哪个时间点呢?原来,并不是飞机离开跑道腾空那一刻,而是指停靠的客机最初开始移动的瞬间;同样,飞机到达的时刻,也不是指着陆的刹那,而是指飞机最终驶进停机坪后停下来的时刻。

从前,乘客们的排泄物,是立即抛出机外,让它们在空中分解的。这种天女散花的一幕,在现代的航空条件下已经很不可思议。再就是,早先的客机,背上还有个大洞,领航员要把身子探出去,从空中观察陆地状况和星星分布,以确定飞机的位置。想想就拎一把汗。

民航飞机在一万米高度以上巡航,这时的机内提供的气压大概是海拔2400米的水平,因此,在机内喝酒,人的醉酒程度高于地面数倍。所以千万要小心。

为什么乘客只是从左侧机门上下飞机呢?这是沿袭了早期航运界的传统。以前的船舶都是从左边靠岸的,因为右边的船尾安装了方向舵,靠岸会不方便。

夜晚,飞机起飞和着陆阶段,要把客舱灯光调暗,不是为了让乘客更好观赏夜景,而是万一发生事故时,能让眼睛先适应黑暗的环境。起飞后3分钟、着陆前8分钟最危险,称为魔鬼11分钟。

……

在我的视野中,中国似乎还没有这样的书,所以这也便是需要从外国翻译过来的缘故吧。为了确认,我又到当当上查找,的确没有看到国内的相同出版物。中国的航空专业杂志《航空知识》,我期期购买,发现也很少介绍这样的民航知识。这本杂志如今基本上变成了一本军事刊物。

中国号称航空大国,正在制造大飞机。但是,却没有这样的深入浅出知识读物。这说明什么呢?好像是忙着做大事,对这种细枝末节的事情不关心。

中国缺少民用飞机的知识普及

而这位日本作者却对知识本身抱有极大热情和兴趣,唠叨地向读者介绍民用航空的知识。据说他除了多年亲身坐飞机体验外,还采访过上千名航空业者。这在浮躁的中国,是很难想象的。

据说,穷根究底,问个水落石出,满足自己和人们的好奇心,这才是科学的真正精神。我觉得,这个东西,在中国还很稀缺。而西方人也好,日本人也好,给人的印象,常常是更加有好奇心,也要专心致志一些,崇尚专业的态度。这或许便是他们在基础科学的很多方面,领先中国的原因吧?日本科学家已经有近20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和医学生物奖了,而中国还是零。

太急功近利恐怕不行。据媒体报道,在购买智能手机时,无论买的是哪一款,其中都大量使用了日本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如果不愿意使用日本零部件,那就必须建立起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半导体企业,但直到今天,中国也没有培养出一家世界顶尖级半导体企业。中国企业就算有资金,如果满脑子只想着马上赚钱,他们选择的往往是房地产投资之类的投机方式。资金很少会投向半导体之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盈利的烫手山芋。

我又由此想到了中国的综合性科普期刊。目前,在街头报刊亭能够买到的,基本上都是与外国进行版权合作的,包括《环球科学》(与美国)、《牛顿科学世界》(与日本)、《新发现》(与欧洲)。而中国本土出产的科普期刊已难看到。

在这次搜寻马航MH370的过程中,西方媒体表现出了较强的专业性,并不仅仅是由于它们掌握了独家信息源,而还在于其编辑记者团队,拥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比如我看到CNN,它就有自己的航空评论员,这样他们才知道朝着哪些方向去想问题、找结论。这是以“宣传”和“导向”为圭旨的中国媒体难以企及的。这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欠缺的一种精神氛围。

中国缺少民用飞机的知识普及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