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其实是一个很科幻的国家。不过这个事实竟被我忽视了,因为我很久没有去美国了,都在国内听他们讲美国衰落的笑话或关于美国现实的黑暗了。但最近去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参观,却见到美国还特别的科幻。

那是八月底的一天,中国最高级的一帮互联网专家、科技专家和科幻作家从波士顿出发,兴冲冲跨过查尔斯河,去到坎布里奇市。当时我想到的是我15年前写的科幻小说《火星照耀美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唐龙带领一帮亚洲孩子跨过此河,手执武器攻入MIT,结果看到一片废墟,资本主义老大已经崩溃了。

美国行之七:一次参观

但现在矗立于眼前是一幢煌煌大楼。MIT媒体实验室我很早就知道,它是由尼葛洛庞帝创建的。此人本身就是一个很科幻的人物。实验室现任主任大卫·罗布森对我们说:“尼葛拉庞帝后来跑到柬埔寨办电子学校去了。这是一个疯狂的念头。他去给那里的农村学生配备电脑,教他们学英语,学了英语就会用电脑。尼帝说,此事很伟大,我们要把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十亿没用上电脑的人带到线上来。”我听了就警惕了。美国人这是要用《黑客帝国》控制世界的节奏吗?

这个实验室据说之前拒绝了好些中国人参观。我们虽获许进入,但严禁拍照。先看了生物机械电子(BIOMECHATRONICS)实验室,目的竟然是制造超级人类。一个实验员展示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金属仿生脚踝模型,拿在手里大概有一斤多重。另外还有仿生膝盖。还有神经控制和反馈,能控制手臂。使用仿生神经界面,用复合材料,可3D打印。这不跟科幻片中的一样吗?“是不是今后普通人也可以破体育世界纪录?”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问。“不,是用在军事上的。”这又让我心里一紧。我们正在忙着筹谋与美国进行阶级斗争决战的时候,他们早已准备好了。“已能做到用大脑直接控制行为吗?”我赶紧问。“目前还不能。”我才稍松一口气。

接下来参观照相文化(CAMERA CULTURE)实验室,这里在研究用机器扑捉视觉信息,每秒扫描上万亿帧。一个实验员做屏幕演示,把一束光的运动,以极缓慢的速度拍摄下来,跟科幻电影中时间放慢的感觉一样。激光脉冲的行为也被拍下。皮下摄影术则照出了血液流动的地图。这时我想到了中国科幻作家陈楸帆刚刚发表的小说《造像者》,我本以为那是预言的2066年的未来的,没想到美国人已经干出来了。“今后机器能否取代人类摄影师?”我忐忑地问。“是的,机器能读懂人。”实验员回答。“但这些明明都跟科学技术有关,你们为什么要称其为文化(CULTURE)?”我不甘心地又问。“因为我们的研究总跟人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文化。”我心里又一紧:难道美国人也学会了以人为本?

参观下去,越来越像进入科幻世界。到处是电脑和机械,桌子凌乱,书也乱放,黑板上写满算式,还有“想象的未来“(THE FUTURE OF IMAGINE)的语录。有一个研究,是制造一种能学会使用人话的机器,开发工具和模式,弄懂儿童是怎样交流的。又有城市农场,可以在大楼墙上种蔬菜水果,勿需政府买卖土地。还有未来汽车及虚拟乐器。还有研究用传感、理解和交互技术来改变日常生活及人们交流、讲故事和娱乐的方式。我心里清楚,这些都可以轻而易举改造成颠覆我国的武器。

最后来到合成神经生物学(SYMTHETIC NEURBIOLOGY)实验室。罗布森主任说,这里的实验关系到我们将是最后一批纯人类(PURE HUMAN)。那么什么是非纯人类呢?科幻小说多有描述:有的被机械和电子改造;有的嵌入其他物种的基因;有的看上去像人,但已不是人,互相间都无法交配;有的人与人的差别,比人与狗的差别还大。我问:“整个媒体实验室中,最具未来性的是哪个?”主任回答:“就是这个合成神经生物学。”我不禁想,难道这是要在我们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之前,就把我们改造成非纯粹的中国人吗?

这一路看得大家默默无语。团队中不少专家是美国留学过的,但他们也说不知道美国人在偷偷摸摸搞这些。更严重的是,很多东西连翻译都翻译不出来,我作为科幻作家略微知道一些,但更多的也不知道。回到车上,一位专家小声说,他看到一个地方写着UTRA-HIGH TECH,即“超高科技”。这又是一个新动向。但接下来我们就很快把这些忘在脑后了。因为购物活动开始了。我们在美国的超市里大把大把买东西,自信心得到了恢复。待到携着超重的行李终于回到中国,就更自豪了。因为一下飞机就发现,中国比美国其实更加科幻。比尼葛洛庞帝牛的人多多了。有人笑道:“我们今后最好还是呆在国内不出来了。”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