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圣诞节,印象中第一次过,是一九九一年刚到北京,圣诞夜去宣武门的南堂,很闹哄哄的,大量市民拥入,很多人的唯一目的,是想吃到圣餐。说半夜就要发。但最后也没有。

后来还到那里去采访过傅铁山主教。再后来他死了。

这个南堂,我查资料,始建于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为神宗皇帝批给来华耶稣会士的住地。意大利藉耶稣会士利玛窦来京后也在此地居住。

圣诞节

1650年(清顺治七年),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将其建成一座20高的巴洛克式大教堂,1657年(顺治十四年)又御笔亲书"通玄佳境"(后人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而成"通微佳境")门额和御制天主堂碑铭。顺治帝曾二十四次到南堂微服私访,并与汤若望促膝谈心,还尊称汤若望为"玛法"(满语"父亲"的意思),汤若望历任满清两朝官吏,官至二品钦天监监正(国家天文台台长)。

1666年,汤若望去世,继之而来的是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康熙帝两次亲临南堂看望南怀仁神父,为南堂御笔"万有真源"匾额和"敬天"匾额。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南堂毁于火灾。乾隆帝赐银一万两,赦令照先帝所赐之原貌加高加大重建天主堂,并恢复所有皇帝亲笔御题之匾额和对联等。

1900年南堂毁于义和团,1904年重建时又增高扩大至今。1978年南堂成为"文革"后全国第一座开放的教堂。

南堂堂区目前有教友五千余人。平日三台弥撒,主日四台弥撒,主日上午十时是为北京的外交使馆人员、外国商人、在京留学生和来京旅游者开设的英文弥撒。

南堂堂区为中外信徒举办各种宗教圣事及活动。如:洗礼、婚配、追思等,组织慕道班、圣经分享班、爱心小组、临终牧灵关怀等五十个团体。近三年来也为教外朋友在教堂内举行结婚祝福礼。

199910月,庆建国五十周年,北京市政府拨款一百三十万元,将南堂修葺一新。

后来,在美国,去过教堂,在澳门和上海,也去过。

我的很多大学同学,都信教了。我这个年级,有三个班,三个班长,两个是虔诚基督徒。他们本是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批人。

据说,南堂里还挂有朗士宁的画,但我没有看到。

圣诞节

明末的时候,朝廷里的信教者,达到四百五十人。一些士大夫亦成了信徒。清朝,对天主教是很友好的,但后来罗马教皇,不准教会在中国既拜上帝又拜孔子,康熙帝很反感,就禁止传教了,把传教士赶到了澳门和广州。一些偷偷潜入内地传教的会士,被斩首或绞死了。

如果中国现在是一个天主教国家,会怎样呢?

那样很多人也许就不会相遇了。

一些女人,成为了女信徒,把自己献给主,不谈恋爱的。

 圣诞节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