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羊年春节如果算到元宵,结束正好一个月了。回想那个时期,我经常看央视一套。很多人关注了春晚,而我觉得新闻联播也很好看。
 

春节结束一个月,怀念央视节目

当时有一个头条,是讲回家的故事,“为了多看你一眼”。有个军人,十五年未回家了,看守中国最长铁路隧道乌梢岭隧道,很可怜,他的女人就带了孩子去看他,人不能到哨位,就坐火车,经过时,从车里打开车窗,抛出红头巾,只有六秒钟。实际上彼此都看不清。但大家都感动死了。还有一个列车员,也回不了家,父母想见她,但她的家乡是一个小站,火车不停,父母只好赶到一个大车,她趁停车时下车来,相见六分三十秒。也感动死了。另还有一个女子八天七夜,从西安去阿勒泰,看他的军人丈夫,男的开“宝马”(马车)踏雪来接。同样感动死了。这是在说中国的人权事业的进步。
另外还播出了服务性很强的节目,比如什么时候航班误点多,还有出境人数的增长,一目了然。再就是有一批老百姓自拍的节目。用手机拍的,讲他们如何回家,几千里摩托往返,也放在新闻联播里播出。感觉很真实,很心酸。原来中国是这样的。
有一天,央视新闻联播的头条,是“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讲福建一个潘姓家族,坚持五十八年,每年大年初二,进行义诊,仁心仁术,成了家规。发起者潘明继是肿瘤专家。他觉得当一个小小的医生,也可以帮人家解决一点问题,这很不错。来看病的,以前最多时有一千人。医疗是触动人神经的话题。所以也很让人感动死了。潘继明自己后来长了一个肿瘤,他不想割除,存心要观察它,看它会怎么变。如果观察病人,就不仁义。那就观察自己吧。但后来癌变了。他就死了。看了后心想,中国还有这样的人啊。
还有一个故事,讲“拼在基层”,杭州某商场跨年活动,几千人,拥在大厅,准备争抢从天花板上面坠下的无数红包,差点发生上海那样的踩踏,但民警当机立断把它停了。现场感很强,看的人捏一把汗。
还有一次,播了一个襄渝铁路的架桥工人的故事,半空中,云雾中,钢板那么窄,人上去,他说,自己也心直跳。又拍他上山,有危岩。这是把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样的特殊人群平时观众接触不到。很像哈利·波特。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节目,是“为谁点赞”。比较生活化和生动。方方面面的点赞都有,为同事,为老伴,为家里老人,为清洁工,为医生,为核弹元勋。口语都保留了,有一些是童言无忌的。就是高大上的,也尚能接受。一个市民,说习近平刚上台,看他不爱说话,还担心他弄不弄得好这个国家呢,现在看吧,还行,那就给他点个赞吧。原话大概就是如此。毕竟没有再问“你幸福”吗。
央视还播了去年俄罗斯举办的国际坦克现代两项比赛,内容很丰富,分上下两集,不都是“正面报道”,讲中国陆军的九六A式,比赛中换了三四辆车,包括速度跟不上,被超车的俄坦克撞至路边,平地九十度转向履带断裂,火控系统故障等。也看得捏一把汗。进前四名时,在十余国参与的比赛中,中国还排在第八,最后靠坦克车手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才拿到高分,把名次赶至第四,进入了决赛。我想这很丢脸哪。但此后南京军区等都以此比赛为标杆,开始使用新训练大纲,由此说明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也说明了中国有理由要强军。这种片子,美分党五毛党应该都爱看吧。
再一个让人捏把汗的,就是乌克兰东部的战斗,总有央视记者,穿着防弹衣,戴着头盔,随军而行,这很厉害吧。他们仿佛掌握了一手信息源。这些报道据说西方媒体也很感兴趣。
说到军事节目的开放度,除了现代坦克两项比赛,还有一个讲战斗机“金头盔”飞行员的片子,说有的飞行员还不能全天候飞行,尚需练习。自由格斗则取消了高度限制。又说,有人提出,今后如果能建立真正的假想敌部队就更好了。也就是说,我军还没有像美国空军那样的很严格的假想敌部队。这让人为我军与美军、日军在东海上空的格斗捏一把汗。
总的来讲,春节期间的央视节目,信息量还算比较大吧。有一次,新闻节目里,用很长时间,介绍韩国的《超级中国》,把它一共七集,选取片段,播了出来,还采访首尔市民的看法,结果有人反问央视记者:“十年里,中国会统治世界吗?”既羡慕又害怕,央视也没有强迫人家一定要说出中国崛起是和平的呀,没有威胁的呀。
似乎,在春节期间,央视突然展现出了一种科幻般的、比较高超的讲故事能力。所谓故事,就是具体、戏剧、流行、神奇和告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民族之一。但有一天不会讲了,只会说概念了。而且连信息的传播的本事也丢掉了。不知道要把别人不知道的,告知对方。我们成天拿着遥控器,却不知道天下发生了什么。所以春节那会儿我天天看央视,觉得央视记者做到了公民记者无法做到的,他们成了科幻作家。
我很疑惑的是,央视记者,怎么找到这些故事的?从画面上看,他们大春节,好像是真的在跑路,踩着冰雪,好像到了外星球的拍摄基地。
但随着春节的过去,新闻联播又都是开会的新闻了,还念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写的通讯什么的。但央视还是有好看的,我就把台调到三频道和十五频道了。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