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好像有一股科幻热,国家副主席也接见科幻作家了。想拍电影的据说像热锅上的蚂蚁。据说筹划中的有二十几部。去年到今年我参加了好些个会议,就有不少投资者摸上来把科幻作家拉走,请吃饭请喝酒,要买小说版权。最近又有不少。还有人主动做代理,要把小说卖给影视公司。据说大刘的一个小说据说是三位数。所谓四大天王之一的某硬科幻作家的一个短篇也可以卖到四五十万。也有好几个公司要买我的作品。但我怀疑是不是时候。中国一下子会成为科幻电影大国吗?很快就要赶上好莱坞了吗?好像还早了一点。
主要是,中国的大多数制片人和导演恐怕并没有做好准备。他们之前看都没有看过科幻小说就找上门来了。也许他们以为只要拍出一个沾科幻名字的电影就能挣钱,只要比《长江七号》、《钢铁侠》稍好一些就可以了。去年中国电影票房三百亿元,今年怕是要到四百亿,就缺科幻了。科幻是一定要加入这个票房大战里面,加入到资本游戏里面的。但我不知道这会是什么结果。对某些作者或许是一场灾难。大家碰到一些问的问题就是“版权卖了吗”。有人写小说时一开始就想着能不能改编剧本,琢磨什么时候该来什么情节,高潮应在多少分钟出现。但这样子真的好吗?中国常常就是这样的,什么热就在什么上面搞重复建设。但没有几个人真的在行。
像中国这样一个把科教兴国当作基本国策的国家,科幻电影当然是要大大发展的,但得先做好功课。我建议先看一本书,就是刚刚出版的《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我认真看了,不得不说,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的江晓原教授是这方面最厉害的专家。他多年来收录了八千多张影碟,其中科幻电影占多数。因此建议科幻电影的投资者们先读下这本书,做点功课再说。
为什么要拍科幻电影?为什么要看科幻电影?什么是质量达标的科幻电影?江晓原列举了他选择科幻电影的七个理由:一是想象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是了解科学技术的负面价值;三是建立对科学家群体的警惕意识;四是思考科学技术极度发展的荒诞后果;五是展望科学技术无限应用之下的伦理困境;六是围观科幻独有故事情境中对人性的严刑逼供;七是欣赏人类脱离现实羁绊所能想象出来的奇异景观。江晓原说,这七个理由中,大部分涉及电影的思想性。有价值的或者说优秀的科幻电影至少要有两条表现较好。这些个标准,我觉得对拍那些“囧”拍“妖”的人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陌生度。
江晓原从“外星文明:探索、恐惧与不可能的信任”,“时空旅行与平行宇宙”,“造物者与被造物之间永恒的恐惧和对抗”,“电脑、网络、虚拟世界与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的伦理困境”,“地球环境、未日预言与灾变”,“反乌托邦的未日”,”不易归类的幻想影片“等多个方面分门别类分析了电影史上几乎所有最牛的科幻电影,实际上,这部书也是个拍片指南。我的读后感是,科幻电影看上去是娱乐性的,但骨子里是严肃电影,是哲学和宗教电影,是在西方那样深厚的科学、工业、人文、宗教和哲学基础上产生的。在中国这样的半农业半工业半信息社会,要拍出好的科幻电影,需要谦虚一些,谨慎一些。
而这其实也并不仅仅是在说科幻电影。一段时期来中国有了很多几亿十几亿票房的电影,连拍文艺片的陆川也拍了个什么《九层妖塔》,要去挣大钱。我看是沉不住气了。但纵观近年中国电影,有多少是能在世界电影史上能留下来的呢?坦率来讲一部都没有。中国需要像印度那样拍很多赚钱的搞笑的让亿万老百姓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老百姓放松下来的电影,因为大家活得是那么累,但天天都看《夏洛特烦恼》也是够烦恼的。中国也需要有几部严肃的有深度的电影,因为中国是一个有文化有未来的大国,而这跟卖座并一定不冲突。但真的是看不到。这么一个时代,没有这样的电影。也没有要求你拍出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或者黑泽明的《影子武士》或者库布里克的《二零零一:太空奥德赛》,但能不能拍出稍微次等一点但认真一点的呢?我觉得中国电影界在集体堕落。
但这也不能太怪他们。我觉得当他们拍《九层妖塔》这样的烂片时,大概是在表达一种集体反抗吧。我就这样了,我啥也不干了,理想主义算个狗屁,我只赚钱还不行吗。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