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年来,中国不断在各个领域,寻求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文化如此,传播如此,体育也是这样。

但在里约奥运会上,这并没有弄得十分成功。中国的金牌第二位置,被英国超越。

主流媒体在长篇累牍歌颂女排精神时,对这件事情,几乎置之不提。

英国是一个近年被中国反复奚落嘲笑的“没落之国”。但不仅仅体育,它在科技、产业、文化等多方面,仍然表现出强大实力,令人刮目相看。世界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坦率来讲,中国在本届奥运会上,战绩不佳,虽在自行车跆拳道等上面有突破,田径也有新的收获,但它没有达到纳入三十块金牌的既定目标,也就是说没有“圆满”完成任务。中国军团到底是不是里约“最闪亮的那颗星”呢?

尤其是,在比赛期间,还出现了中国选手被查出服用兴奋剂的新闻。

一些运动员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准备好就上去了,动作不到位,缺乏高标准,该拿的牌没有拿到。

当然,失利后,也举出了诸多理由:下雨,裁判,规则,感冒,观众,情绪,“想多了”,“比较紧”,等等。

孙扬没有进入决赛,感冒了。一天吃六颗抗生素。有人说,一天吃六颗抗生素,抗生素是用来治感冒的吗?六颗是什么概念呢?对身体没损害吗?队医不知道不过问吗?媒体没有解答这些问题。但我觉得不是也能理解吗?为了五星红旗升起,不是什么都可以去做吗?

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总结了四点不足:一是对奥运严峻形势和困难估计不足;二是对世界竞技体育形势和潮流学习不够;三是对项目规则的变化应对不到位,指挥失误;四是年轻选手培养磨炼不够,没赛出气势发挥水平。

可是,咱们是世界上最鼎鼎有名的举国体制啊,全国上下花那么多钱和时间来做这么一件事情,为什么上面这些最基本的该做的都没有做到呢?啊,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此还有另外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西方人用心险恶。所有对中国选手不利的,都是西方联合起来为阻止中国崛起而采取的措施。

所以,女排的那块金牌才显得如此金贵,它证明了靠一种名叫“中国精神”的东西,是可以阻击八国联军的。

中国还是很悬——奥运随感

​其实像其他很多很多场让人提心吊胆的中国队比赛一样,女排赢得也很悬。体育竞技,也有运气的成分。不能说赞扬女排精神,就回避运气的因素。如果巴西再镇定一点,塞尔维亚再稳定一点,结果就不一定了。

郎平不是神。在第三局,比分从二十比十五被追到比十七时,郎平叫了暂停,重新布置,但是,仍然接连输球,后来到了二十三比二十二。关键时刻,塞尔维亚人发球失误。第四局,又是最后的关键时刻,塞尔维亚人又发球失误。我想,如果那个球没有失误,如果塞尔维亚人拿下这一分,追平中国队,情况最后怎样,还很难说。

中国太想拿金牌了,第二名说到底没有多少意义,连赞助商也不会找你。这已是全民心态。把赢了的,就说成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输掉的,就从别处找理由。其实不光是体育。这就搞得太紧张了,压力太大了。

这次我去巴西,感到这个热情奔放的南美国家,并不像我们一样,把奥运上升到那么至高无上的国家民族政治意义。他们好像更多是在做一场欢乐大派对。这当然是他们的问题。所以巴西有那么多的贫民窟。

但回国后,我去上海参加国际文学周和图书展,听美国作家朱诺·迪亚斯讲,他在麻省理工大学教写作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觉得写作好玩。他用体育比赛打比方,说,踢球,要觉得好玩,那才踢得好。如果总是想着为国家比赛,有巨大使命感,就会紧张、害怕,就不敢犯任何错误,久而久之就没有了创造性,也就写不好了。我就又想到了我们的选手。另外还有科技工作者。

为什么金牌输给了英国?媒体也有一种说法,就是英国、日本这些国家,近年奥运成绩上升,其实是学习了中国的举国体制。比如英国发行体育彩票,把五分之一用在奥运项目上。

但我感到这与中国那种通过一套巨无霸的长官意志和行政机制发挥作用的举国体制仍有不同。西方国家也没有派出中央领导亲临现场指挥部署比赛。他们赢了也没有像我们一样铺天盖地颂扬美国精神、英国精神。在里约现场,我时时处处能感受到中国官员、选手、记者的那种超乎寻常的巨大精神压力。

里约奥运至少表明,举国体制并不能能保证金牌第二大国的稳定发挥。这让人想到中国的其他方面,比如经济社会文化科技。

三十多年,我们并没有从全社会,真正培养出自发性的创造力量。国家包办、行政命令并没有有机地与民间的自由活力结合起来。这让人产生不可持续的担忧。这也是经济下行的根本原因。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也跟体育比赛一样。不拿到最后一分,什么都还不好说。颠覆性的逆转随时可能发生。中国还是很悬。

复兴的巨大使命造成我们总是放松不下来,结果越来越紧张,越怕出错就越是出错,这成了恶性循环。但也只能一往无前。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奥运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梅棠依旧》,刚好在八月十三号,播到乒乓外交,讲小球推动大球的艺术。除了地缘政治,除了双方领导人打开僵局的战略视野、胸襟和能力,还洋溢着中美人民之间的真诚友好。而这两国,当时是“敌国”。

那时候,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似有更多的理解。也就是,哪怕拿了再多金牌,但没有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就没有意义。

现在出现了这种情况。中国是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却在世界上失去了不少朋友,难以获得更多的好感,也常常不被尊重。不少人觉得,中国很厉害,但它变得越来越不可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