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利是法国人,在巴黎学中文。他的老师是翻译余华小说的。西利来到中国,是为他的中国科幻论文做研究的。他已经四十二岁,还在上大学学中文,而且研究中国科幻小说这种让人不耻的所谓文学,这让我很感动。他本人的职业则是一名电影演员。他穿着短袖,背着双肩背,在北京的寒风中有些挨冻。我觉得西方人越来越有国际主义精神了,研究中国崛起的学者应该研究一下中国科幻。连《三体》都不看就写《中国震撼》一定不到位。
我们约好在西单地铁东南出口见面,但在地铁口,互相寻找了快半个小时也没有找到,只好打电话,最后说到图书大厦门口会合吧。北京的地铁一定具有灵异,对于中法关系那是相当敏感。
西利问我为什么中国近未来的科幻比较多?我说,一是中国进入现代化,比欧美晚,黄金时代已错过。一眨眼未来与现实不再可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二是你看中国人直接面对那么多的权力和生活压力,要从现实和过去中挣扎出来可不容易。三是中国有注重现实的悠久传统,搞人际关系比搞宇际关系厉害。四是中国的现实比科幻还科幻,只需要记录每天看到的就是一个好科幻作家了。
但我也说,像刘慈欣那样的作家,已经把最现实的与最遥远的结合得很好了。西利说,他在亚马逊上买三体,发现已卖光了。
西利又问,中国奇幻多还是科幻多?我说奇幻多。为什么?一是中国有此伟大传统,早有了《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二是门槛低,谁都可以参与,更多人的从中逃避现实了。三是奇幻的情节发展不需要理由。中国的事情,不就是不需要理由嘛。四是很多人都拥有想要打破规则的渴望,最后搞得连科幻都成枷锁了。“其实中国不需要科学。像科学呀民主呀这些外来的,跟科幻一样,中国人最难接受了。”
西利说,怪了,法国也是奇幻多,年轻人喜欢吸血鬼,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血腥可怖的吸血鬼,而是温柔的、多情的、浪漫的吸血鬼。
我问西利,小说真的衰落了吗?他说,怎么就衰落了呢?法国人读小说的越来越多呢。但是,法国没有像《科幻世界》和《科幻大王》这样的科幻刊物。法国人写长篇,写得比美国人更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