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抽空去看了这三部电影。看的途中我一直在想:如果让冯小刚去拍少年派,李安去拍王的盛宴,陆川去拍一九四二,会是什么样?

三部电影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说,尸体,跟吃有关,逃命的故事,没啥爱情故事,看后心情沉重,但很快就好了。

由于要值班,我没能一口气连续看完三部。先花一个晚上看了一九四二,再用另一个晚上看了少年派,再用另一个晚上看了王的盛宴。每次排队购票时间平均为二十分钟。这真的是一场体力战。

应该说,王的盛宴在前两部电影的打压下,几乎没有了,场次安排太少,所以到了最后一个晚上我才有幸买到合适的票。人们真是势利眼啊。

最先看的是一九四二。坐在黑暗的影厅里,有一阵子,我觉得它跟金陵十三钗很像,日本人残杀我人民的血腥镜头呀,装上卡车带走的女子呀,神父什么的呀,救民于水火的关键性美国人呀,等等。

很快我就觉得它是一部技巧高超的宣传片了。当初看金陵十三钗时,我觉得它亲西方,而一九四二则完完全全是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由于这段时间我在学习十八大精神,所以看了后,对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为什么中央要提醒大家不走回头路、不走邪路,都从主观上加深了认识。

有人说一九四二停留在历史的肤浅表面,缺乏思考,缺乏深度,但其实它的深度性啊思想性啊什么的就在这里了。有人说少年派值得看两遍三遍,一九四二看一遍就足够了,但我觉得,这正说明它是三部电影中,主题最鲜明的,看一遍就深刻理解了。

这些年来,我看过的电影中,除了大决战和建党伟业,就没有什么可以与一九四二媲美的了。冯小刚并没有影射新中国的三年大饥荒。那是有人黑他。亲眼看了电影就明白了,完全不是那样。安排那么多的日本飞机反复轰炸,太点题了。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直白了当,有一说一,不见不散。

我觉得,一九四二在艺术性上超越了小说原作,可以和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大业展览时的讲话对照来看,也就是要说明,什么是“中国梦”,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四十年代,那么一个积弱腐朽的中国,那么一个内外交困的中国,怎么可能搞现代化建设呢。国民党走资本主义道路,抱美国人大腿,毫无制度优越性,既救不了灾,也救不了国。如今,比河南旱灾大好多倍的灾情,党中央派出解放军,分分钟就搞定了。

但这可能也是这部电影的唯一缺憾,也就是,灾民在到达陕西时,导演没有安排一支八路军游击队出来迎接。那时,八路军的总部好像就在延安啊,他们怎么会对这么大的灾情毫不关心呢。一百二十分钟里看不到共产党的一个镜头。仅有陈道明演的蒋介石,而没有唐国强演的毛泽东,使这部史诗巨片有所减色。但仍瑕不掩瑜吧。

其实我很理解冯小刚,他本来是要拍一部灾难片的。但他显然有更高的追求。

再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吧。感受最深的是,看了这部电影的中国观众,今后可能要对印度人好一些了,不要老喊阿三阿三什么的了。李安把印度人拍得像是有灵魂的人,而以前我们还以为只有中国人有灵魂呢,现在才知道我们什么也没有。

另外,这部电影或会让许多以前偷偷投身各种宗教而又不敢公开说出来的中国人深受鼓舞吧。统战部和宗教局该捏把汗了。下一部片子会拍什么呢?地下教会吗?冯小刚和张艺谋最近都在影片中大讲宗教,但最后发现李安才是教父。再就是,我觉得李安可能是唯一适合拍出科幻片的华人导演。因为所有的科幻艺术都是宗教艺术。

很奇怪的是,这部片子中,几乎没有中国人什么事。东方世界属于印度和日本。但我觉得李安并不一定是为了忠于原著,他有更深的隐喻。最后印度少年讲的那个恐怖的故事也只是表层的。

在我看来,船上的动物,斑马、猩猩和鬣狗代表着本我。那个老虎理查德帕克代表着自我。少年派则代表着超我。

但也可能是这样的:斑马、猩猩和鬣狗分别对应着古巴、越南和朝鲜。老虎其实指的是中国。而少年派则代表了整个世界。

看王的盛宴之前,先看了网上的很多恶评。但看了电影后,觉得还好吧。要给这三部电影打分的话,李安第一,陆川第二,冯小刚第三吧。

这实在是没有办法。少年派我花了一百元,王的盛宴八十元。一九四二只花了五十元(不幸遇上了倒卖单位发的兑换券的女子)。

看王的盛宴时,影厅差不多坐满了,我买票时,只剩第一排了,而且就这一排,还坐了好几个人。看得头晕目眩。中途没见观众退场。边上两个年轻美女好像都看得津津有味,有时笑,有时叹息。太可爱了。

说实话,王的盛宴这种片子,很对我的胃口。它可能有些小众,却是那种看后要回味几分钟的。但要是能像现代启示录那样回味好些年就更好了。

陆川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最初我就是想拍一个勇敢的心那样的……如果说王的盛宴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我没能把它拍成像教父一样牛的东西。——其实我也觉得,这部电影是中国当代历史片中拍得最好的,不知道有没有之一,总之远远超过了冯小刚的夜宴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来我以为那两部已经是最好的了。它虽然没有像一九四二和金陵十三钗那样用力地大谈上帝,却是一部真正的宗教片。

在少年派和王的盛宴中,导演着急要讲述他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挣扎。一九四二呢,我总觉得导演太关注观众了,太想煽观众的情了,为此投其所好、挖空心思。当然了,这同样值得鼓励。电影就该这么拍么。

我觉得,少年派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王的盛宴达到了世界水平,一九四二达到了中国特色水平。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好电影,而热烈鼓掌。

另外说一下,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基本上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许多成双结队来,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凤毛麟角,深以为耻。电影是拍给年轻人看的。年轻人还是好骗的。

其实,我很讨厌在电影院看电影。吃爆米花声,手机铃声,不停说话声。这在看一九四二时最明显了。

在西单大悦城这种地方看电影,很受刺激,就是这地方太奢华,到处都是商品,另外还要搭着吃些东西。一碗味千拉面三四十元,还要排队,不知怎么搞的,都这么有钱,一对一对的人。

消费很厉害。内需很不错。全面实现小康没有问题。所以一九四二看完也就完了,很快没有印象了,只除了一个镜头,就是野狗把死人肚肠血淋淋地撕扯出来吃掉的场面。几天来我每次吃饭,只要见着有肉,就恶心想吐。女人可以多看一九四二,比吃减肥药强多了。

连看一九四二少年派王的盛宴之感受

连看一九四二少年派王的盛宴之感受

连看一九四二少年派王的盛宴之感受

连看一九四二少年派王的盛宴之感受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