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去年我很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是林彪二五六号三叉戟专机第三驾驶员康庭梓的回忆录。字里行间充满人生命运的波谲云诡,述说了政治与技术冲突下的捉摸不定。

根据书中的介绍,负责林彪专机任务的,是一个九人机组,但在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林彪的仓皇出逃中,包括康庭梓在内的五人没能登上飞机,只有第一驾驶员潘景寅带三个机械师把飞机飞走了。康庭梓认为,这是为了叛逃中尽量减少人数,避免空中搏斗,但它却为安全飞行构成了严重威胁。

“九一三”事件后,康庭梓根据空中犹豫不定的航线分析,潘景寅驾机上天后,才知道林彪的叛逃意图。他无奈中也挣扎过,但在被挟持下,做出了没有办法的选择。这实际上是一次劫机。最后,油料快用完,在蒙古国的茫茫草原上,又是漆黑的夜里,没有任何指示,迫降失败,接地后一秒钟后右翼擦地,点燃油料而剧烈爆炸。

为什么林彪飞机坠毁时是叶群坐在驾驶员身旁?

这部回忆录因为是三叉戟飞机驾驶员撰写的,有大量的技术细节。康庭梓从纯航空技术角度分析飞机为何坠毁,怎么坠毁,为什么不是导弹击落而是油箱爆炸,以及坠毁时极可能是林彪的夫人叶群(而不是林立果)持枪坐在驾驶员身边。他从技术角度认为,林彪专机的坠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读过这本书,后来有一阵,我脑海中久久浮现出五十四岁的叶群紧握手枪,身体微微前倾,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正前方像大海一样扑面而来的无尽黑暗和苍茫草原的一幕。为什么是女人,在这个时刻,来到了这个位置呢?为什么不是林彪和林立果?这对驾驶员的心理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才是导致飞机迫降失败的原因吗?据勘查现场的我驻蒙驶馆人员说,叶群的衣服被烧光,人看上去很年轻。

不知为什么,在我的想象中,有时,叶群的模样,会变化成其他女人,比如李天一的母亲梦鸽。这的确是宇宙生命的不解之谜。

在康庭梓眼中,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身外物,而与人生、情感、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他在书中多次描写了三叉戟飞机雄姿,并与坠毁后的残骸进行对比。他对机械有很多描写,让人觉得这本书是一本博物学著作。后来有一次,康庭梓被邀去检验从蒙古国运回的三叉戟部分残骸,面对飞过多次的飞机,那种支离破碎的状况,其心情之复杂微妙,难以言表。还有一次,他参观军事博物馆的禁毒展览,看到馆中存放有一完好的三叉戟飞机。他便走到飞机旁,久久伫立,任凭雨水把身体浇湿。

“九一三”事件后,康庭梓等人被关押了起来,接受多年审查,甚至家属长时间也得不到通知,还以为亲人也随林彪死在了蒙古呢。可见政治是多么的残酷无情。

那时康庭梓才三十二岁,就被终止飞行,下放到农村搬砖头。对于葬身温都尔汗的四名战友,他坚信他们是无辜的。但这件事一直无人作结论,直到一个偶然场合,即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十五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编辑厄尔·费尔和夫人时,才有了说法。根据《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出的《就当前国内外一些重要问题邓小平答美国记者问》一文,在谈到林彪专机失事原因时,邓小平说:“据我个人判断,飞行员是个好人,因为有同样一架飞机带了大量党和国家机密材料准备飞到苏联去,就是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发现问题后,经过搏斗,飞机被迫降,但这个飞行员被打死了。”这说的是林彪死党周宇弛劫持一架直升机欲逃向境外,飞行员却将直升机飞回了北京的事情。

从此,潘景寅的妻子手捧党报走上上访路。一九八一年她终于得到总政一纸“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康庭梓由此生出无尽感慨:历史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如果没有邓小平接见费尔,或者接见中费尔没有提出林彪坠机问题,邓小平也许就没有机会就机组遇难一事谈自己的看法,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恐怕也很难主动想到这个问题。对机组遇难者家属来说,如此人命关天的大事只是维系在国家领袖接见外国记者谈话这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之上。这让我想到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李淼的观点,他也认为历史是偶然的,在量子力学的作用下,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一连串难以捉摸的扰动。

我在想,林彪如果不坐飞机叛逃,他的命运又是怎样呢?如果迫降时飞机右翼没有擦地,而是平安着陆,今天的世界又将如何?

这也便是我选择科幻的一个理由,它为这个悲观诡异的世界多少提供了一点除宗教外的解释。

 

为什么林彪飞机坠毁时是叶群坐在驾驶员身旁?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