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对于我来说,二零一四年最难忘怀的一个月是九月,其时,已有二十五年历史的中国最顶端科幻大奖《科幻世界》银河奖颁奖典礼首次来到上海举行。银河奖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最早的科幻小说就是在《科幻世界》上发表并获银河奖的,今年我又一次得了银河奖。颁奖后,主办方联系了上海天文台供与会者考察。今年恰逢中国本土科幻诞生一百一十周年——正是在上海,《绣像小说》杂志一九零四年发表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太空深索从一开始就是科幻主题,但很多科幻作家至今连天文望远镜都没有见过。此次终于了此心愿。

我眼中的二零一四年

科幻被认为是现代化、工业化的副产品。科幻作家飞氘在年底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很可能是甲午战争,催生了中国科幻。北洋水师的覆灭,使得不少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投向日本,把日本当作现代化成功的代表和楷模,去那里留学,鲁迅、梁启超正是由日文转译首次把西方科幻介绍给了中国。这形成了中国科幻的第一次热潮。中国科幻的第二次、第三次热潮分别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末,与中国重新走向现代化的时间一致,恐怕并不是巧合。只是后二次,分别是向苏联和美国科幻学习了。现在,中国进入了“新常态”,《三体》热销,掀起了第四次科幻高潮,这回是中国自己向自己学习了。

不过其实没有多少人关心中国科幻诞生一百一十周年。这段时间里,中国比起科幻更科幻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人们只是在热烈谈论甲午战争爆发一百二十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五十周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二十周年,以及这个国家新一轮改革的元年。这些都与中国正在进行的最新的现代化或者民族复兴紧密相关,换言之,与刚刚描绘出来的新的未来图景有关。二零一四年被认为是一个转折之年。

对于中国来讲,这实际上是多年来政治氛围特别浓厚的一年,与政治相关的话题不停刷新着移动互联网上的新闻榜单,如力擒大老虎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和苏荣,每次都让媒体人兴奋不已而忙碌不堪。香港也从购物中心变成了政治中心。年初的一次香港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我就找了香港历史的书以及香港人写的幻小说来读,才知道这里的问题不简单,今天发生的事情早已被科幻预言了。记忆犹新的是APEC,连天气也带上会议色彩,那些个火爆外交的场面,好像星际间的种族会盟一样。亚太自贸区路线图,中日关系新变化,中美发表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声明,皆关系地球未来。今年,中国最高领导人连续三次出席纪念抗日战争的仪式,十分罕见,让人想起刘宇昆的小说《终结历史之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似乎更有明星范儿了,一年下来,中国主要的几位领导人估计有四分之一时间在各大洲奔忙。叶永烈当年写《小灵通漫游未来》时也没想到有今天。今年还是建设法治国家元年。人们同时津津乐道于一个堪比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北京文艺座谈会。总之眼花缭乱,不学习就跟不上趟。这致使我写作科幻的时间几乎没有了,年初订立的创作计划几乎都泡了汤。这一年,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同志的著作,媒体报道说,他的书在海内外热销,连脸谱网的老板扎克伯格也读。

不过,作为一名科幻作家,我除了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变化,也还念念不忘人类飞行器首次登临彗星的事件,这与我们的生存有关。正是彗星或陨星曾造成了恐龙的大灭绝。另外是对火星的持续探索,包括印度的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这让我心情有些复杂。不管怎样,这一年,人类与宇宙更接近了。但在科学方面,像往年一样,这一年《科学》杂志评出的十大科技新闻仍旧没有中国什么事。不过好消息是中国科幻的高潮又来了,这年十月,《三体》英译本在美国发行。一个多世纪来,这是首部中国科幻长篇小说被完整翻译到英语世界,它颇具象征意义,让人好像看到了“中国梦”的实现。而也是在十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按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中国GDP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我觉得这与《三体》英译本的面世是有关系的。

这一年,我去了香港、广州、上海、常熟、沈阳、杭州、宁波、成都等城市,以及河北的涞源县和贵州的铜关县,见证中国城乡和地区差别之大,堪比科幻。我还去了美国、俄罗斯和希腊三个国家访问旅行。在美国的华尔街和硅谷看到,这个国家仍然活力十足,并没有因为枪击黑人和虐待囚犯的“人权事件”而崩溃。它的创新真的跟科幻一样,是中国访客难以想象的,或者说我们的想象跟美国的情况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百分之五,大超预期,而中国一些经济学家却在谈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要下调到百分之六。我亲眼见到美国仍然是科幻大国,而与中国不同的是,它正把很多科幻中描写的离经叛道的东西源源不断转化为现实。俄罗斯也是一个颇科幻的国家,今年很多国际热点都与它相关。我亲眼见证了这个民族的伟大,还现场聆听了普京的演讲。这是一个令人佩服而焦虑的国家。俄罗斯人仍在继续创作精彩纷呈的科幻小说,这样它就不会跟美国打起来。希腊则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一切科幻故事的发源地。在那里我看到了很不同、也很熟悉的东西。我觉得,二零一四年的一些热点,要放在七十年前或者一百年前,都可能导致世界大战,但现今人们却总体上保持克制,这也许是这一个多世纪来,读科幻的人更多了吧。像音乐一样,科幻能跨越意识形态、制度、利益、文化和宗教的障碍,但或许互联网除外。

还是回到难忘的二零一四年九月吧,这个月的最后一周里,发生了多起事件,后来被证明都彼此关联:欧洲航天局根据普朗克卫星的观测结果认为,宇宙大爆炸信号有可能只是宇宙尘埃,今天的宇宙图像不一定要用引力波来解释;美国科学家用数学证明黑洞子虚乌有,大爆炸理论很可能是假虚的;美国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奇异碳基分子,表明生命或起源于太空;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地球上的水比太阳更古老;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称上帝并不存在;新的考古证据显示马可·波罗比哥伦布更早发现美洲;《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总编沈颢被警方带走;香港学生占领中环,社会发生剧烈动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对“伊斯兰国”发起空袭……这些只怕都是在为世界走向大同而热身。

0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