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来,又有很多人出国旅游了。如今的中国人海外旅行,是自有人类以来太阳系第三行星上最盛大的狂欢。
三四十年前,中国人出国还很难,是一种“待遇”。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护照,连办护照的想法常常也没有。但大概在二十一世纪初,世界上渐渐涌动起一股巨大、新鲜而吵闹的人潮,就像外星人降临。
二00一年,中国公民出境一千二百一十三万人次,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五点九。其中,因公出境五百一十九万,因私出境六百九十四万。二0一四年,中国公民出境首次超过一亿人次,成为这颗星球上规模最大的一个“旅行团”。这个数字,这个节点,像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一样,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中,纯粹以旅游为目的的人大幅增加。最早是玩香港和东南亚,随后不满足了,便蜂拥去欧洲,又蜂拥去北美洲,又至南美洲,甚至在南极和北极,也触目可见成群结队的中国游客,追企鹅找海豹。
尽管中日之间,围绕历史和领土问题,时有摩擦,群情愤怒,飞机火控雷达互相锁定,但是,赴日旅行人数增加最快。据日本政府观光厅二0一六年一月十九日公布的数据,去年访问日本的外国游客为一千九百七十三万人次,较二0一四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七点一。其中,中国大陆游客为四百九十九万人次,较二0一四年的二百四十一万人次爆增百分之一百一十,从第三位冲到了首位。
日本观光厅二0一五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访日中国游客中,首次赴日比例达百分之七十四点一,剩下超过百分之二十五的属二次以上赴日游的回头客。另有日本某研究所二0一五年八月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以有过赴日经历的中国人为对象的调查表明,超六成表示“去过日本二次以上”。可见回头客相当多。
我第一次出国,是一九九二年到越南,简单的几小时过境游。这不算真正出国,因为没办护照。实打实的出国,是一九九六年去美国。一位韩国同学对我说:“韩,你这是第一次来到世界呀。”是的,来到世界,不仅仅是“出国”。有一次逛商场,白人售货员知道我是中国人时,眼中投出像看乡下人般的鄙夷神情。有一次搭出租车去比较高级的酒店(美方为我付费),黑人司机问我是日本人吗?仿佛这样的酒店,根本就不可能接待中国人。
现在,世界各地的商场和酒店里,中国人是神一样的贵宾,他们像冯·丹尼肯笔下的外星上帝一样,接受着地球土著们的膜拜。二0一六年春节前夕,我在迪拜转机,看到《星球大战》一般的巨型机场里,到处刷成中国红,用汉字写着“欢度春节”。不少店铺聘请了会汉语的漂亮女生担任导购。乘坐这班空客A380前往北京的,有五百多名乘客,几乎全拎着大包小包的免税品,一片嘹亮的汉语声,伴随发自内心的阵阵欢笑。飞机第二层是公务舱,有近百个座位,差不多成了中国人的包舱。
二0一二年,中国人超过美国,成为出国旅行出手最阔绰的游客。当年,八千三百万出境中国游客消费一千零二十亿美元。二0一四年,中国一亿多海外游客支出达到创纪录的一千六百四十八亿美元。而此时国内的消费却颇乏力。
二0一五年,赴日本的外国游客消费额首次突破三万亿日元大关,高达三万五千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一千九百五十三亿元),是二0一四年的一点七倍。访日游客的人均消费额也较上一年增长了百分之十六点五,达到十七万六千一百六十八日元,同样创造了历史记录。这很大程度是中国人拉动的。中国大陆游客消费总额约一万四千一百七十四亿日元(约七百九十四亿人民币),占整个消费额近百分之四十一,大陆游客人均消费更是高达二十八万日元(约一万六千元人民币),居于首位。日本媒体创造了“爆买”一词来形容中国人的购物盛况。从马桶盖到微波炉,从退烧药到纸尿片,什么都买。今年,随中国经济下行,日元升值,“爆买”才有所降温。
对此,美国旅游协会主席罗杰·道描述更形象,他称中国游客是“会走路的钱包”。
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世界(主要是西方)几百年来有关中国形象描述的变化:从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之冠”到拿破仑口中的“睡狮”;从鸦片战争后“长辫小脚”的“劣等民族”到艾德加·斯诺眼中的“红色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后的“赤匪”与“蓝蚂蚁”到“文革”时期的“恐怖国家”或“理想社会”;从尼克松访华后的“田园诗画”到十年动乱结束后的“苦海余生”;从改革开放后的“全民奔富”及“世界工厂”再到现在这个“会走路的钱包”,这些来自外部的视角,塑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与实际情况,其实还是比较吻合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搞搞对外宣传就能搞出来的。
一想到自己也是一只“会走路的钱包”,我就浑身难受,不知道我是谁了,写的科幻也来越古怪,寄来的快递也经常收不到。——这其实还是在说中国人穷吧。真正的有钱人是不会成天拿个钱包在手上摆弄的。到国外去大肆买东西,说到底,还是因为觉得“划算”,占了个便宜,就算这样,大多数人掏钱时,心里还是哆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