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八月八日全天,《科幻世界》在四川省科协九楼会议室举办科幻创作研讨会。这是近年少有的一次科幻界的“高峰论坛”,除了一线女科幻作家一个未到外,男科幻作家到得算得上齐整,非常难得。到场的有:姚海军,杨枫,吴岩,陈楸帆,米泽,进麦,甘泉,北星(及小北星),星河,飞氘,黄永明,韩松,拉拉,刘慈欣,谭剑,王晋康,马骁,张秋早,江波,小姬,郭凯,简雪,刘维唯,何夕,王奎宁,杨平,苏学军,靳萍,杨俊杰,潘海天,刘维佳等,以及《瞭望东方周刊》杂志刘芳等媒体记者,还有几位,我未能听清和记下名字,请谅。

现将我当时在电脑上敲的现场记录贴出来,供大家参阅,我觉得这些精彩的发言对促进中国科幻创作、推进中国科幻研究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没有机会参加会议的广大科幻作者和科幻迷,是比较有用的。记录比较匆忙粗糙,不完整,因为时间等关系,也未作修订,语句不连贯,有的部分看不太明确,中间还有可能存在听错、记错、打错情况,还请当天的与会者包涵,并指出错误,进行修订,也可据此再作整理后发给吴岩老师,供正式编辑《中国科幻研究》使用。

 

上午

姚海军:昨天颁奖会老朋友真情流露,有作者读者编辑,感动。确实是很多的考虑,科幻世界现状,非常有必要开一次笔会,科幻世界要发展,期间,编辑作家之间有很多话题需沟通,有困难,但通过各种努力召开。

几个方面的情况:科幻世界选稿标准,很共性的问题,科幻世界努力的方向,自己对科幻市场,文学的初浅认识。科幻现状:我们昨在腾讯也讲了,始终认为,科幻发展需一系列阶段才能真正走向繁荣,吴岩星河做过研究,科幻发几个阶段,杂志,出书,影视,又到主题公园游戏,很丰富,中国科幻的发展现状,还是在一个杂志的阶段,科幻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利润核心,有一些游戏,最赚钱的还是杂志,书还很少。处于初级阶段,培养出有潜质的作家。通过杂志脱而出,像第一级火箭,要想更大发展,得有畅销书,产业链条自身才有动,才能有影视,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但目前国内市场,又是比较复杂的,虽是杂志,但并不是说没有畅销书,没有电影。游戏这一块,也创造了很多利润。各个点上都有探索和发展。这些点,没有有机结合,没有整合。电影界与科幻界沟通不顺畅。缺少作家对电影推动,电影对科幻缺乏了解。资源整合需很长时间努力。出书也出了一些好销的书,以三体为例,还有钱莉芳的天意,好的市场效果,但与期望值仍有较大距离。但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方向。科幻小说创作这一块,把各期杂志找来,作品重新看了一下。这次颁奖,有王老师这样创作这么多年,还能写出好的,还有年轻的,大学刚毕业,能写出好的东西。展现科幻的一个活力。新鲜血液加入,老作家坚持创作。年轻作者,表现出了非常独特的。做出了独特的探索,如陈的鼠年。但因有读者票选,没有入选。有很深的社会学在里面,思想很有深度,还有飞氘的小说。传统的硬科幻,江波的小说,风格非常硬朗,展现出科幻小说最根本的魅力,只有科幻才能带来魅力,拉拉,还有夏笳,百鬼夜行街,把科幻与奇幻做了完美结合,没科幻元素,但是地道的科幻小说。呈现出多样性。中国科幻发展,最核心的词是多样性。这让我们对科幻的发展非常有信心。

第二个问题,科幻世界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虽然经历了风波,但是,会坚持的,一是繁荣中国科幻的理想,二是以刊物为核心的方向不会变,重点是科幻世界这本刊物,三是培育本土创作,保持国际化的视野不会变。从杨潇到阿来到秦莉坚持的,是科幻根本的。四是打造图书品牌,让优秀作品取得应有的市场地位。科幻世界这本杂志是我们根本,但是图书是我们的希望,引进了很多国外书,最根本的,是提供学习借鉴,让本土创作成长起来,这样中国的科幻才能繁荣。很多编辑生面孔,有流动,但有一些非常优秀年轻编辑加入,今后打交道的很多是年轻人,不尽成熟,希望给予他们支持理解。

三是科幻世界选稿标准。有很多误解。一篇稿件,三审,责编,杨枫,到我这儿。这是流程。出版社的惯例。能够对一篇稿子有公允价值判断。有意见不统一,我认为很好时,编辑或会认为不好,编辑觉得好,我认为不好。但会认真对一篇小说进行分析碰撞。选稿的标准,一是要有好故事。基本的,简单的要求。中国科幻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我们很大的工作重点,在于普及科幻。要有更多人成为科幻的读者。只有好故事,才能赢得读者。我们认同科幻是类型文学,基本创作原则,美国科幻,这么多年,经典的作品,大多数作品,故事性,是使它得以经典的原因。其他类型小说也是这样,情节有到位的要求。二是有无独特的科幻价值。科幻也要创新。科幻难写,新鲜的想法不易出现,题材写滥了。这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如果这一块不能有突破,科幻会衰落下去。独特的科幻价值,鼓励新奇故事,创新的构思,是对科幻小说的固本,让它的外沿,更大地宽泛,但丧失了核心,自身价值不存在了。要看到独特科幻价值。何宏伟的一篇,讲遥远未来,太空探索,与地球类似,定为移民目标星球,但是差异很大的,有控的,自身适应的星球,作一些改造,波尔的人变火星人一样的,定为移民目标,第一拨人,先行者,播撒种子,然后,进化出独特生命,要保证人类的基本特征不会变化,不变为鱼,因为保证是人,要建立大的人类帝国,所以,很多生命诞生了,又去第二拨人,和亲,验证标准地球人,与新生命能否结合,产生下一代,如不能结合,则是异类。这是写性的主题。去了后,确实不能结合。那就按地球规则,消灭。刚好是一个水世界,一片陆地没有。十天十夜漫天飞雪,病毒。生命消灭。很独特。科幻小说,最能带来独特艺术享受的,是这一块。但比较少。创新比较困难。这一方面的探索,更可贵。第三是鼓励多样性。王老师的概念,核心科幻,但不能走极端,走单一化,不利于发展,一定要有多样性。没有多样性,生态肯定很脆弱。很赞赏韩松拉拉夏笳进麦,这些探索,非常看重的。可以这样讲,韩松有独特的价值,年轻的作者,也有独特的价值。只有多样性了,丰富了,取得成果了,科幻世界才会变得更好看,科幻会更繁荣。

 

王晋康:我不是地道科幻迷出身,我凭直觉写科幻。关于什么是科幻,软硬科幻,争议,但不奇怪,科幻是包容性很强的文学。要想对它下一个严格定义,不可能的。科幻作品中,也有最能展示科幻特色优势的,我称为核心科幻。一是宏伟博大深的科学体系,与文学上的美学因素并列,展现科学本身的震撼力。二是理性科学的态度,描写超现实。三是独特科幻构思。正确的科学知识。对科幻作品文学性,这与主流文学没有不同的地方。科幻作品的特色,更易表现作者的人文思考。如莱博维兹赞歌,它应划入核心科幻。这比软硬之争要精确些。核心科幻与非核心,仅是类型之别,没有高下之分。韩松作品非常优秀,我从来不敢读懂,但大多不属于核心科幻。需要有一批核心科幻作骨架,否则这个文种失去存在的基础。需要好的科幻构思。一是具新颖性,前无古人,自洽。二是需要有逻辑联系。抽去后,故事要受影响。伤心者,微连续原理,抽去后,故事不受影响,不是核心科幻。三是科学内核,符合科学,存在现代科学中,不被现代科学证伪。是所有人接受的某种合理性。这个要求比较高了。科幻是文学,但做到这一点,作品更厚重。如地火,十字。创作核心科幻,对科幻,应有执着的信念。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敬畏。我的对科学批判,也是建立在对科学的信念之上。科幻不是科普,不存在宣传科学使命。科幻打碎了加在身上的锁链。但事情是两面,过于强调,科幻,就会被奇幻同化。科幻影响力下降,魔法化,边缘化。我们在高科技时代,作者对科学没有深厚感情,只是把科学元素当道具,缺乏坚实科学基础。夏笳的,自有其读者群,但从科幻文学整体来说,必将销毁科幻文学的品牌力量,使科幻失去本身的魅力。如何保持科幻原生态平衡,保持科幻文学与其他文学不同特质,也是理论家和编辑责职。

 

姚:对核心科幻的坚持,显得更可贵。

请谭剑讲话,你说,在香港,写类型小说,比黑社会还要黑,写科幻要有独特生存之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对情节,开头,整个的故事设定,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确实是,看他的小说,像看畅销书,惊险小说。

 

谭剑:我刚才听王老师的讲法,我很感动,他坚持写核心科幻,但香港,没有坚持,姚让我谈畅销小说,我想拒绝,我的不是畅销,科幻在香港不是畅销,小说从来不是,除非女作家在封面上的。科幻从来不是。我当初,我出版,我花了十年找出版社,但他们说不行,因为我们要的女作家,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想怎么能出科幻,研究港台两地,科幻发展,希望找出我的一条路。大陆的发展,偏向仍然写王老师那种核心科幻,但香港不允许。我们不会看科幻,会看倪匡黄易的惊险,商业化路线。出版上,他们是用科幻形式包装,名义来出版,有很多读者。台湾的情况,他们的科幻偏向儿童或主流文学。张系国推广,上世纪,出了幻象杂志。出了八期。市场无法接受。香港的出版人,随时代进步,九十年代网络时代,年轻人是图像一族,主流科幻,在港台,少,一个香港人一年看书三体,无一本是小说。其中一本是投资书。如何抢攻香港读者?台湾,有三个方向,一是儿童文学,考虑学校市场,二是走纯文学路线,后现代主义,全球化,变成他们的科幻,是文学,用复杂的文学理论解释,三是走畅销小说路线,便利店卖。这三种,都不像王老师的核心科幻。这是台湾最近的发展。我们在香港,没有一家出版社,像科幻世界那样专出科幻。爱情奇幻恐怖混杂一块。出版社看科幻不行,就砍掉。香港创作环境艰难。我很想信奉核心科幻,但市场不允许拥抱这概念,我只能走畅销书模式,畅销书重视阅读界面,读者看不懂,看第一句,第一页,就把书放下了。我要考虑畅销小说,有大众化包装,漫画包装,要走这种路线,中国整个文化发展,会不会走到香港那样恶劣环境?我希望像姚先生说的,有像王老师那样的核心科幻,金字塔,总要有一个,对人类,对科学,追求的美好,又有像我这样在金字塔底层的。在香港,真正的科幻迷消失了。我是要慢慢培养读者群,接触科幻喜欢科幻,走上来,再阅读国内科幻的书。

 

姚:说明了科幻的更大的生命力。科幻有超级本领,就是变身。培养读者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姚:韩松,讲科幻的现实基础,他的小说,意思在文字之外,需要有生活阅历,才能品出滋味,文字提供丰富联想空间,文字之外找到美妙的东西。关注文字本身,陷入迷宫之中。有很深的社会基础,特殊的职业身份对科幻观察。

 

韩松:正在读吴岩老师的科幻文学论纲。这是目前集大成的一部中国科幻理论著作。二零零四年起,吴岩主持下,进行一个对科幻理论框架进行疏理的课题。一共完成十五部著作。这个很了不起。这个论纲是最后一部,是对课题的一个总结。回顾了整个中国科幻史,引入了当代最受重视的权力视角关注科幻场域中的权力运作,并将思考的着眼点放在科幻作家簇的分析上。

这个权力的视角很有意思。在中国,科幻的存在和发展比较特殊,中间隐含了一种权力的螺旋线。表现在外面,就是需要用权力来解决,不管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或者科学的。包括最近的科幻世界事件,像以前反复出现的情况一样,再一次用权力的方式来解决。

这促使人们思考科幻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它与现实的紧张关系,是怎样一种状态。这种紧张关系自从科幻被介绍进中国以来是一直存在的。每一次都伴随着科幻群体的集体抗争。不能仅仅解释为理想主义。

吴岩认为,科幻文学是非主流人群采用非主流的方式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出的喊声,由于确实处于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非主流位置,因此,对无论从思想性、情感性、行动性和文本构造方式上,科幻文学都具有独特的特征。科幻作家在作品中呈现的诸多抱怨、反抗、建构、反思,通过认知系统内的实验去面对社会的方式,抚慰了时代变迁下受伤的心灵,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带去了有价值的思考和体验。

这段话很好地描述了科幻与现实的复杂交织和紧张关系。解答了好多人苦苦思索的问题。

今年银河奖和星云奖的仪式,格外隆重。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包括要发表的科幻作家成都宣言,是对科幻在这个时代中的话语权的要求。也是一种自我激励。实际上,在社会中,有一些特别的群体,通常具有较高智力,对未来的期望大于现实,怀有乌托邦冲动。这个群体是少数。他们一旦遇到中国这样一个复杂而诡异的社会,就会表现得特别的敏感,巨大的挫折感,以及强烈的孤独。他们是不甘心的。在中国,这个群体必须寻找一种文本来实现他们对社会的融入,并通过这个抱团取暖,找到精神慰藉,否则甚至都很难以在现实中生存。他们找到了科幻。

 

姚海军:希望科学带来的安逸自由空间中,科幻作为文学的类型,与现实必然有着深的交集,不能脱离现实的基础,有的创作,逃离了,没有人间烟火,情感,行为逻辑不真实,科幻真正要有发展,要找到现实的根,科幻的独特价值,是犀利的,它的独特性,对社会进行深入的剖析,是科幻的独特价值,是韩松的独特价值。

 

姚:请陈楸帆。深瞳有四年了,最近有短篇,鼠年非常好,新的探索,请他讲一讲,科幻写作在当下的意义。为何写科幻?

 

陈:核心科幻,就是这样的,美国发展的阶段,从短篇到长篇,再到电影再到游乐,都有科幻元素。畅销书中,科幻元素出现很广,丹布朗,迈克尔克莱顿,有很强的科幻元素。科幻作为种类,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的发展轨迹。科幻不是强的单独物种,但基因会散布到社会大众各个方面,文化谜米,经典读物一样,小孩不读了,但种子,存活在各种文化中。王老师的核心科幻基础上,一个是固守核心,另外是追求多元,辐射大众。中国科幻走向繁荣,追求多元化,不同的文化产品,辐射到大众,外圈的肉,胎枝,散叶。科幻写作的当下意义,我们眼中的科幻,与他们眼中的科幻,是两个不同形象,以人来作比喻,不读科幻的,像小北星,喜欢科学,玩魔方,三个月读一本书,我们看来,则像老王大刘,有担当,社会责任感的,壮年男子的,这个距离很大的。近年,包括三体,科学松鼠会,把这形象过渡,但没有过渡到二形象重合。这中间,有些什么,能突破他们中的形象,把儿童化,幼稚,这种视野交流。成为社会中坚形象,这是中国科幻更好成长的更好的东西。看待儿童边缘人群看待科幻,我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次去上海参加的主流文学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科幻在中国当下社会现实下,突围的三个特点:一是针对历史有开放的空间,唐山大地震,看后的感觉,我们建国以来,我们能说的历史不是越来越长,而是越来越短了。很多历史,只能以单一视角表现,很多历史被抹去了,变成平面符号的记录。但这个历史,在西洋蚁生红色海洋中,能以另一视角重现,这是科幻对当下历史的重现。这是在中特社会主义国家里,写有中特社科幻。主流文学在历史潮流中,处于失语状况,不能有力姿态表现当下社会,科幻能以安全扭曲哈哈镜来表现。二是韩松的恐惧焦虑框架,科幻对很多人,有逃避的,智力活动上,自醒自洽的文学文类,提供现实陌生化体验,突破现实,特殊的美学感受。三是国家强烈地重振文化产业,打击三俗,打击郭德刚,党意识到精神出了问题,脑子有病了,身体越强,危险越大,要从心灵上纠偏,治疗,国家下达命令,电击疗法意味。心灵的重塑上,科幻小说能做到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我小时喜欢克拉克,中学读,心灵上震撼,世界观的改变。科幻对于三俗的社会状况,能有一种唤醒震撼,给麻木心灵一次撞击,产生一点点波动,量变形成质变,跃迁到更高的能量轨道上。历史,美学,心灵这三个。

 

姚海军:从一认识陈,他写的唯美小说,现在,陈变成一个思考者。他的精彩阐释,找到了科幻另一个很独特的价值。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维度,对科幻小说来说,重要的社会工具。但科幻世界杂志,操作中还有问题。但尽最大努力,让独特思想价值的作品,让更多的人能读到它。

 

姚:科幻世界的成功,与一批作者的成功一致的,请星河。

 

星河:眼看中国革命过来的感觉。听王老师讲的,挺值得讨论的。这一套,我认可,赞同。但是,第一个,伪科幻的问题,老是被好多人误读了。软科幻,基本定义,人文科学,百科全书里写的。后来被好多小孩误读了。讲课时我讲,可以换一名,偏文学和偏科学的科幻,偏故事偏哲理的。被误读了,交织在一块,软硬软硬。并不是一定非要谈,历史上,软硬固化了,不能借它还别的魂。现叫科幻世界,再办别的杂志,也叫,不是那么回事了。产生了无谓的争论。王老师提出这个,很好,能把误读解除。但问题是,怎么衡量,标准还粗糙,每个人理解不一样,什么叫科学的宏大。你最直接的现实意义,是科幻纯洁性的问题。你一旦有了标准,读者会质疑你。有人讲,一个科学家,造了一个机器人,要它,去街上找一女人。科学家说,头发长的,找来摇滚青年。又说胸高的,找了一个胸肌发达的男人。试了这么多,还是没找到真正女人。你没有一个明确标准,而是一个潜藏的标准。还有一个中科院物理所的讲的,对科学家淘汰有标准,不够做正研,做副研。好多人受不了,调到别的大学,当正教授。我说,什么标准?他说,什么都没有。那你怎么服人?他说:留下的,不一定真有本事。但这些人公认一个人不行,他自己就会走掉。

海军讲,评稿标准,好故事,科学上,多元化。比我更小的作者写的,多元化挺强。我原特看好一个科幻世界系作家,七月,后来,不知为什么,作品变得特别水。海军说他写太多了。他正常成长,会写特别好。这两年,他又写特别好。我的选集标准,与你的一样。好的故事,好的构思,兼顾多元化。陈楸帆,特别好的一个,他不是从唯美变思考,他与韩一样,最初,后一点点走向大众。飞氘,他写了好多科幻小品,特别消耗他的才华,你应写得更厚重一些的。江波,他的作品特别稳,但是,他有点儿超稳,太四平八稳了,滴水不漏,这不是一个很好作品。我感觉不出你的问题出在哪儿。我们整个科幻群体的态度,我记得,曾经群体中,说主流文学有一种说法,主流不好啦,我们比他们强啦,我们壮大了,怎么样怎么样。我吃饭做不到,就会说,有钱人算什么呀。而我真有钱时,会说,我昨天车怎么样。我反对这么做。我没钱,承认自己穷。有个作家,当他什么都不是时,说作协怎么烂,而入了作协后,言必称作协。给人一种,有的宗教,弱小时,有反抗,一旦强大,才能宽容别人。这种心态不好。非要神圣化自己,一定说明自己糟糕。没文化的,才特想包装自己。短期,可能会让人家不辩真伪,长期,会让人家觉得,你们究竟有无原则,有无标准,伤害科幻的纯洁性。科幻的文学性,就是比他们差,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怕什么呢。如果真的有了什么,反倒不应让人家认可。

 

姚:星河的发言,会引出很多话题。下午进行深入的讨论,星河的话题,为下午提出了讨论话题。星河的谈话很坦率。科幻要发展,这个团队要团结,要互相提携。科幻能让你无处无在地想象,站在人类高度,它是最宽容的。坦诚是我们团结的基础。如果不团结,永远发展不了。

刘维佳,选稿,对科幻小说作者,年轻人,做了很多指导,我们在很多问题上看法一致。请他讲稿件创作。

 

(休息时,刘维佳找我,谈到科幻与国家经济以什么引擎有关。创新驱动时,科幻发达。如欧美黄金时代,中国五十年代和改革开放时。成为商业驱动,金融泡沫,炒股,安逸时,则不发达。香港现代商业社会,科幻很差。不一定与现代化有关。)

 

刘维佳:我看稿子,推荐的稿子也多,看得下去的,推荐。看能不能吸引人,一下看下去。打脑壳得很的,肯定不行。发表几率大的,是我很疲惫时,还能看下去。看一会就走神的,就糟了。从可读性上考虑。至于什么题材风格,没怎么考虑,那是见仁见智的。有人问我,你们这儿,对稿件有何要求,我说,内容不违反出版法规,字数不能太长。言情科幻我也推荐,只要可读性很好,就可以与读者见面。但是,不带个人观点不可能。迟卉选的,有的跟我不一样。她推的,我很多没看。也是有优点的,可读性较好。北京的京片子文字特别生动。我也看了别的,发现特点,方言都生动,但只有北京方言,全国所有人看得懂,占便宜。生动有趣的,我都推荐。有的,也有特点,但就是看不下去。这种稿子,不会特别优秀的。丧失了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叙事。有的老作者能获得欢迎,不是因为想法好,来稿中想法好的作品不少,最重要的是叙事,成了顶尖的作品。有的叙事好的,但想法不好,作者投票不会,这不是核心的科幻。事情很简单。想法好,对科幻见解深,叙事好的,得提名奖问题不大。看着打脑壳,那就增刊上用吧。增刊上有的作品,符合了老科幻迷的要求。我十年最大的收获,发现了江波,但他的银河三部曲,只能上增刊,消化起来有点儿困难。时空追辑什么的上文刊没问题。我听命于编辑应该做什么。王晋康说,你怎么跟当年不一样了,不是当年的观点了,我说,不是这样的。迟卉,过于偏重风格,推荐的有些,没有发表。有的故事确实讲得不好。不要对作者太纵容,否则对作者没太大好处。七月,是我发现的,但后来,他也不大听我的话了。他处于放纵状态。作者还是要有要求。写得随意了后,那么好的底子,也不行了。这也得罪了不少作者。我的要求应该不过分。把故事讲好点,可读性增强点。

 

姚:刘提出的要求,是非常基本的要求。现在科幻的状况,还要为读者考虑。我补充一下,不是说发在增刊的,是要差一个档次,而是有的小说,像一道美味,要吃它,要费点劲。文刊的读者群,上这道菜,太难为顾客。让它有价值,得找一个新的平台。价值被编辑认可肯定。会出现在增刊。还有是一些有实验性的。

 

姚:北星,他对美国科幻,有独到的观察和感受。

 

北星:谢谢姚的邀请。我多年没回国,上次回零三年。这次很幸运荣幸。我是在美国生活了十年,对美国科幻有些了解,像是深入敌后工作多年。我去美国,九九年去的,前面五六年没有多少了解,真正地第三类接触,是在零五年,到罗彻斯特,发现南希克雷丝在这城市主办了一个科幻写作班,我当时,还不相信是她,我申请加入。这个班子,南希在这儿开了多年。每学期开一次,每次八周,我的是周二晚上两个小时,十几二十人,每人提交一篇小说,南希向大家讲写作技巧,拿出同学小说来,先读了的,在写作班上,轮流拍砖。都是有些基础的。效果是明显的。美国办这个有些传统。南丝有丰富的经验。这种形式,对科幻作家的培养有好处。罗彻斯特,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圈子。在杂志上发表,出书。好多人是南希的学生。科幻是能够学的。这个班完了后,我以为完了,但同学,邀请我加入一个D309组织,他们自己想延续传统,写作讨论班,跟写作班形式差不多。D309是一个房间名字。零七年,他们觉得狭窄,想把科幻推广,成立科幻奇幻作家协会。RSPECT。小说的活动,每月在一书店进行一个讨论。有时请外面人来做报告。介绍国外科幻。我介绍了中国科幻。后来,发展大了,有律师科学家,英语教授,他们想,我们能不能自己出一个书,关于罗彻斯特的科幻的书。刚开始,比较不着边际的想法,但经过几个月筹备,最后出来了。2034WRITING ROCHESTER'S FUTURE。有南希的,还有得过坎贝尔提名的。我想写,没写成。英语还是困难。中国到时候,也许可借鉴。美国出书比中国容易些。我们还有个科幻迷协会,每月有读书讨论的,拿一本书。每年会组织一次当地的年会,是美国科幻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会请一个主要嘉宾,一个画家,还有一个科幻迷嘉宾。我那儿举办了两次。请过量子玫瑰的作者,南希,罗伯特索耶。主要是座谈会,有一些主要演讲者,四五人坐一排,一个主题讨论。台下科幻迷和其他人。他们在台上讨论,下面提问题,一般一小说。有个主题,怎么写比你更聪明的人。安德森的《脑波》那样的。这种社会下。其他活动,包括作者朗读自己小说,化妆晚会。

美国科幻杂志,分成专业半专业科幻迷的。阿西莫夫,类似,科幻与奇幻杂志。发行量一般在一万。我介绍中国科幻时,说三十万,他们眼睛张很大。他的杂志,在培养科幻新人方面,取得很大作用。在美国,出书困难,不找代理人,投稿没希望。先在杂志上发表,打出名声,再出书。美国杂志稿费也不高。还跟以前那么多。出版小说挣钱多一些。发行量也不大。但美国新科幻小说,每年两三百本。加上奇幻恐怖,有七八百本。但科幻如果不是畅销书,发行量也就几千一万本。如时间回旋。但是,像尼尔盖曼,属于畅销书。

美国科幻作家的情况,美国教育不讲文理分科,作家知识面很广,所有人要学十门左右一般教育,社会和自然,数学,心理学等。每个大学如此。科幻作家中,学什么的都有。索耶学广播和电视艺术的,但写的是硬科幻。克蕾丝学英语教育的,也写硬科幻。卡尔德则是学英文文学的。当然科学家也很多,文奇是数学家和计算机,兰蒂斯是NASA,还有是物理学教授,用自己的研究写小说。本福德,是物理学教授。他们在文学方面的功底也非常深厚。中国的文理分科确实有弊端。(上午结束,待续)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