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周二晚上的思享家在线沙龙有不少热情的享友提问,活动接近尾声时,仍有很多问题没来得及回答大家,在这里做以下补充: 

陈剑:您对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是怎么看的,有现实的可能吗?
       韩松:很有意思的定律,有现实的可能,日本人已制定了机器人的相关法律。 

邢锐初:硬科幻与软科幻;刘慈欣的三体展现了硬科幻带来的强烈震撼。我最早看过何夕的《伤心者》,那是更多的在科幻背景下的人文羁绊。  请问韩老师,你的小说又是更多怎样的风格呢?

韩松:我的小说,更多是人文风格的。

 

邢锐初:我看的科幻小说太少。有种感受,是不是一旦社会民主化,虽然生活表面上多元化了,实质可能是生活单调化,纯文学有凋零的可能。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科幻将具备更强大的生命力? 

韩松:有这种可能,科幻常常反映了人类生活更丰富的可能性。

 

邢锐初:你的小说具备不具备现实批判性?如果中国现实是有很多肮脏的东西,而一个作家只是纯文字爱好者,而没有一点现实感,那种挂在云际外的理想主义是否还能称之为理想主义呢? 

韩松:有一些现实批判性,我觉得,作家不能只玩文字,还要对现实有想法,文学还要有思想。人不是单纯文字的动物,而是思想、理性和智慧的动物。 

邢锐初:谈谈你的写作生活,更多的是一个人孤独的写作、挑灯夜战的苦楚;还是更多的友人的热烈犀利的火花碰撞带来的趣味与欢乐?

 韩松:一个人。

 

笑神的一种境界:创作直接来源于现实,你认为在科幻小书的创作中怎样找到和现实的结合点?新华社的工作与你晚上的挑灯写科幻有一定的差距,工作的内容是否一定程度上拔高或者拉低了你的想象空间? 

韩松:工作的内容,拔高了想象空间,它让我看到更多的事物和人情。

 

笑神的一种境界:中国的传统文学是没有多少科幻成分的(当然,如果你要说传统的志怪小说是一种另类的科幻),你对于目前中国正在蓬勃兴起的科幻写作有什么看法,作为其中的一员,你能否给同行人一些建议? 

韩松:的确,传统文学没多少科幻,因为科幻是工业化产物。科幻写作,应有科学素养,文学修养,还要有不拘一格的想象力。

 

笑神的一种境界:半体制的生活结构对于你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有些人反映,白描现实的写作难以避免“触网”政治,所以,科幻的写作也是另一种方法,像你这样的半体制内的人更容易倾向的创作的方法? 

韩松:白描写作,我倒觉得触网政治的不多。很多搞文学的人对政治没有想法。科幻倒是常常更“敏感”。 

 

笑神的一种境界:你的作品有一些喜欢重新诠释“政治人物”,你觉得这和你的创作有什么共同之处?你怎样看待重新诠释领导人的科幻现象? 

韩松:我在作品中其实很少重新诠释政治人物。我大部分写的,都是渺小的普通人物。

 

qwjk88fg:请问韩老师,您对当前中国科幻现状有何看法?您对中国科幻的发展有何期望?

韩松:中国科幻现状总体不错,但中国缺乏写作科幻的氛围,因为大家的科学素养不够。

 

赫敏:您觉得科幻文学现在这么受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韩松:大国崛起过程中,一定会相伴科幻的黄金时代。真正完成工业化,成为世界性的国家。

 

赫敏:中国有为数众多的科幻迷,然而中国的现实社会已经足够科幻了,我们这批理想主义的科幻迷,对推动现实社会是一股怎样的力量?

韩松:吴岩在《科幻文学论纲》中说,“科幻文学的发展不再简单地成为一段人类如何探索自然、战胜自身、走向宇宙、面向未来的浪漫历史,它变成了一段现代化进程中关涉权力的斗争历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以科学为主要特征的当代社会中低位者的迷惘、痛苦、挣扎和反抗”,我觉得,理想主义的科幻迷正是社会边缘人的代表,他们的诉求,代表了对平等法则的呼唤,对科学和想象力的呼唤,这是中国很稀缺的,也是对权力的解构,要求更大的思想解放。中国的希望,在八零后,在受到互联网和科幻文化薰陶的八零后。

 

赫敏:在国外,专职写作科幻小说或者科学家写小说的情况很多;但是似乎在中国的全职科幻作家极其罕见,致力于科幻创作的中国科学家似乎也不多,您认为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韩松:主要是过去三十年,中国真正的科幻大师都投身社会实践了,他们在官场和商场,展示了充分的想象力和建构力。他们不需要写科幻了。他们只对那些没有想象力的产业投资,比如中国足球。

 

赫敏:科幻作家郑军在《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中讲述了不少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您怎么看今天科幻文学和科幻产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韩松:科幻文学和产业,势头蒸蒸日上。

 

韩松老师的《地铁》会不会拍成电影? 

韩松:地铁不会被拍成电影,那样的话,人们都不敢去坐地铁了。

 

赫敏:您认为科技和科幻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科幻作品对社会有怎样的推动力量?科幻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哪些改变? 

韩松:互相照应和促动的关系。科学需要想象力,爱因斯坦是想象力大师。二十世纪的科学成就,许多最初出现在科幻作品里。包括社会科学的,正是有了《1984》,才对了集权有了更大的警惕,这本身改变了世界。

更多问答可以在思享家的直播贴中了解:

http://i.caixi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23&page=2#pid48380

话题:



0

推荐

韩松

韩松

3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重庆人,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大学时代开始科幻创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集《宇宙墓碑》、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等。

文章